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語
《古琴案》是一出好戲,不但在于劇情懸念的巧妙設置、人物的精干安排,而且還歸功于演員的生動演繹,其中方展榮、馬嬋如飾演的胡圖和王夫人角色最值得一贊。
胡圖與王夫人是一對夫婦,但性格卻是迥然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善良的本性。這兩人的戲份都很重,從第二場起就場場有戲。胡圖的性格是多元化的:比如機警、幽默、正義而又有些隱忍晦澀,所以方展榮先生的表演勝在于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捕捉和內在性格的塑造和表露,名叫胡圖(糊涂),實則大智若愚。他看似平常的話語之中常常蘊含著幽默、調侃、自嘲的意思。比如,當比他大三歲、事事好勝的夫人給他出點子時,他會說:如果不是夫人隨時指迷,恐怕我又要糊涂了!夫人要把古琴與假琴調包,說是看慣她父親做這種事就向他學習時,胡圖說:原來這種手段還是出自祖傳!如此等等。同時,在劇中,方展榮先生還恰到好處地運用扇子功表現這一“儒丑”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在最后一場還琴時,他一邊唱著《人生在世數十秋》的大段唱段,不慌不忙地玩轉著手中的扇子,手中之扇隨著他的唱段自如地“開、合、轉、拋”,揮灑自如,出神入化,唱腔與扇功相得益彰,叫人嘆為觀止。這個時候,觀眾看到舞臺上的“胡圖”,好象很輕松地在唱著曲,手中的扇子變化多端,看似隨意“玩玩”,不費吹灰之力,但實際上頗考演員的功夫。如果沒有爐火純青的唱功和扇子功,這樣一心兩用,很容易導致曲子和扇子“兩敗俱傷”。這種看似平常的表演,實則最為奇崛。
馬嬋如老師對王夫人這一角色的表演,勝在于人物形象不著痕跡和生動傳神。王夫人的性格與胡圖相比起來比較直接和簡單,但要演好這一女丑人物,難度甚大。難能可貴的是,馬嬋如老師將這一人物演活了。她在整出戲中跨了旦與丑的行當,但卻始終協調統一,尺度分寸把握得相當精確,把一個沒什么文化,性格熱情、沖動、好勝而又善良、正直的王夫人刻畫得入木三分,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比如,當王府的張總管來訪,他當知縣的丈夫請她回避時,她很驚訝很不解地說:“啊?我又不會欠他的錢,怎么得回避?”當聽到張總管說府內一個樂官“盜”走王府寶琴時,她唱:“聽總管說出根苗,氣得蛾眉顛倒翹……”,如此傳神的表演,在劇中多不勝舉。王夫人這一人物,被馬嬋如老師演繹得真實自然,非常成功,無論怎么看都有似曾相似的感覺。如果沒有深厚的功力,是難以把握人物的表演分寸的,馬嬋如老師演來不溫不火,恰如其分,叫人拍案叫絕。印象中,潮劇的女丑,最為出色的便是林舜卿老師的金章婆和馬嬋如老師的這一王夫人了。本來古琴案應該是一出格調比較悲涼的戲,就因胡圖夫婦,特別是王夫人這一人物的插科打諢而顯得輕松和有趣,而充滿了喜劇味。
另外,方展榮、馬嬋如老師在劇中配合默契,把這一對夫妻搭檔演得天衣無縫。比如,在第二場《失琴》,為解丈夫“終日勞神,精神疲倦”,胡圖夫人彈起了古琴。馬嬋如抓住胡圖夫人不懂音律的特點(胡圖有“夫人把琴當成彈花機、彈琴好似彈被棉”的說法),采用夸張的表演手法。一邊是王夫人把琴彈得很使勁、很用力,而且還一臉的陶醉和感覺良好,與胡圖聽著“彈被棉”般的“琴聲”,如坐針氈的樣子,形成鮮明的對比,教人忍俊不禁。該劇唱段也有獨到之處,如第三場審琴時,范氏母女、胡圖夫婦四人的對唱就頗具特色,體現了四個人物不同的心態,很是動聽。
對方展榮、馬嬋如老師的表演無以為贊,就以詩人“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的詩句聊作評價,并且以此文悼念已仙逝的馬嬋如老師。
![]() |
![]() |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