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曾柯權
圖/羊城晚報記者 鐘振彬(署名除外)
嶺南大地,英歌舞以其雄渾豪邁的氣勢、靈動多變的舞姿,成為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新春將至,在潮汕各地的村落、訓練基地中,英歌舞的訓練聲此起彼伏。作為節日期間的“最強氣氛組”,多支英歌隊伍的訓練正緊鑼密鼓地進行。
厚重的歷史積淀、豐富的文化底蘊是英歌舞發源傳承至今的強大支撐。在當下,英歌舞如何保持著生生不息的活力經久不衰,并走向更大的舞臺?記者日前探訪了汕頭市潮陽區桃園英歌隊。
繁忙有序準備春節演出
走進潮陽區潮陽桃園英歌隊訓練基地,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情景便映入眼簾。基地內的四面墻掛滿了演出剪影、錦旗和榮譽證書,展現著隊伍的成績。年輕的隊員們正對著桌上的鏡子化妝,較為復雜的臉譜則由隊友間相互幫助。簡單幾筆,一張張英氣十足的模樣便在臉上浮現。
當天,他們正有一場配合當地宣傳的演出任務。一片忙碌中,一個高大的身影不時在隊員之間穿梭,指揮著眾人抓緊時間準備換衣。他是潮陽桃園英歌隊的領隊鄭浩彬。作為領隊,他不僅要關注隊員們的訓練情況,還要協調各種事務,確保演出的順利進行。舉手投足之間,鄭浩彬滿是對隊員的鞭策和鼓勵,盡管2003年出生的他,今年也只有二十出頭。
鄭浩彬告訴記者,演出前通常要預留很長時間,如果白天六點要開始表演的話,前一晚上一點多就需要開始化妝等準備工作,通宵熬夜是經常的。
記者在現場看到,隊員們化妝前要先凈面,然后用二寸寬的黑布帶將頭發向后勒緊讓肌肉展平。化妝時用手蘸色在臉上揉均勻,接著才開始畫眉、畫眼窩、鼻窩、嘴角、臉膛,最后才畫臉紋。上色則通常先用黑色,再用白色,最后是其他顏色。因英歌演員是扮演梁山好漢,為表現草莽英雄的形象,有胡須的多用滿髯(假胡須把嘴巴遮住),而特定人物又有特定胡須,如魯智深用“虬髯”,時遷則畫上“老鼠須”。
“我們平時都是在周末的晚上進行訓練,寒假之后就每天晚上訓練,為春節期間的演出做準備。”鄭浩彬表示,“今年春節期間的日程,我們從很早就安排完畢了,最遠會去到山東表演。”近幾年,英歌舞火爆出圈,桃園英歌隊也收到了許多邀請,不僅受邀到各地演出、交流,有時候還要到幼兒園、小學等地,教小朋友們學習。
桃園英歌隊成立于1953年,2011年在當地的重視和熱心企業的支持下,桃園英歌隊在中斷40年后完成重組。該隊屬中快板英歌,運用南拳散手為運槌動作,以鑼鼓掌控節奏,以領隊吹哨為號,氣勢排山倒海,陣容磅礴壯觀。表演中,“秦瓊背锏”“落馬跳磕”等動作演繹得淋漓盡致,騰、挪、跳、轉之間,隊列不露痕跡地變出“瑞龍展須”“六合乾坤”“三拜謝”等隊形,給人以力與美的震撼。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如今的桃園英歌隊分男女兩支隊伍,成員超過了130人,而年齡跨度也是從五歲到八九十歲。
中午一點半,鄭浩彬拿出手機迅速點了數份外賣,“這是給還沒吃飯的化妝隊員們準備的。”鄭浩彬介紹道,對他們而言,這樣的情況是常態。隊伍人數眾多,隊員又多是年輕活潑的,如何進行日常訓練、隊員管理、溝通教練等多方的協調工作,確保一場演出能順利進行,是需要不斷思索的問題。
英歌之美,剛柔并濟
當一陣急促的鑼鼓聲響起,“梁山好漢”與“巾幗英雄”在潮陽區文光塔下精彩登場,他們踏著鏗鏘有力的步伐,手中的英歌槌被快速揮動,在指尖翻轉,一下下叩擊,一聲聲吶喊,將豪情斗志傳上云霄。
當天表演的隊員,平均年齡只有十六七歲。表演中的英歌男隊員,猶如古戰場上的威武勇士,每一步跳躍都蘊含著千鈞之力,震撼人心。女隊員如同披掛上陣的女將軍,舞蹈動作柔中帶剛,盡顯英姿颯爽;男女共同表演時,每一次擊槌、每一步跳躍、每一聲吶喊,都讓觀者感受到一股剛柔并濟、激昂澎湃之美。
據介紹,潮陽區桃園女子英歌隊是新中國成立后潮陽區較早成立的女子英歌隊之一,表演隊員扮演著穆桂英、梁紅玉、花木蘭等人物。而男女對打,正是桃園英歌隊與其他英歌隊最大的不同之處。

2023年2月,鄭浩彬向英歌隊理事會提出要組織男女英歌混合訓練的想法,獲得肯定之后,英歌隊在2023年5月份正式開始男女混合訓練。“由于男子女子的鼓點、節奏也都不一樣,我們花了4個月時間去融合,去編排動作。在2024年‘中華英歌·舞動汕頭’春節英歌舞展演活動中,我們正式把男女英歌對打的形式推廣出去,獲得了很好的反響。”鄭浩彬表示。
作為英歌舞的新勢力代表,鄭浩彬和桃園英歌隊在保持英歌獨特文化內核的基礎上,不斷追求動作套路、藝術呈現、視覺元素等創新,讓英歌既保留了原有的陽剛之美,又增添了現代觀賞性的藝術魅力,讓英歌踏上“煥新”之路,一步步“舞”向更大的舞臺。
去年,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國際組織和非洲國家領導人歡迎宴會上,桃園英歌隊的8名年輕隊員與國內其他表演者、非洲青年在人民大會堂共同作精彩表演。演出中,4男4女英歌隊員以豪邁奔放的舞姿,向各國嘉賓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能讓英歌在國際性的舞臺上一展舞姿,我感到非常自豪,當然,前進的步伐不能停下,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相信我們桃園英歌隊、潮陽英歌會越走越遠,登上世界更大的舞臺,讓更多人領略嶺南文化的魅力。”鄭浩彬表示。
在守正創新中出彩出圈
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潮陽英歌近年來成了汕頭最耀眼的文化名片之一,不僅從鄉村到城市持續火爆,還走出汕頭到全國多地展演,更是多次受邀登上國際舞臺,用颯爽的舞姿和豪壯的氣勢吸引海內外游客的目光。登上人民大會堂,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正是潮陽英歌不斷發展的高光時刻。
“火”遍全網、“火”到全世界的背后,除了一代代英歌人的守正創新,還有潮陽區多措并舉推動英歌文化不斷發展的不懈努力。
目前,潮陽區共有各級英歌傳承人47人,每個鎮街都有英歌隊,全區英歌隊伍更是達到130多支。同時,潮陽區還將開展英歌傳承活動的單位作為基地進行重點培育打造,積極推選申報非遺傳承基地,目前該區共建成英歌傳承基地10個,其中省級傳承基地1個、市級傳承基地1個、區級傳承基地8個。此外,潮陽還大力開展英歌進校園活動,已有30多所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常態化英歌培訓,參加培訓的學生、兒童達3000多人。


去年10月,潮陽區成立了潮陽英歌藝術研究中心、啟動潮陽英歌大講堂系列活動、舉辦英歌學術研討會,喊出“在守正創新中更好傳承發展潮陽英歌”等響亮口號。
近年來,潮陽區把潮陽英歌等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工作列入了潮汕文化(潮陽)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內容進行重點落實,通過制定發展規劃、出臺保護政策,加強人才培養和基地建設等舉措,不斷推動潮陽英歌出新出彩出圈。
記者了解到,春節期間,潮汕多地將持續舉辦英歌展演巡游活動。潮陽區也將于正月初五舉辦“中華英歌舞動潮陽”2025年春節潮陽英歌嘉年華活動,除英歌隊伍展演巡游外還將設置包括文創、美食等在內的文化集市,讓廣大市民和海內外游客享受年味濃濃的英歌盛宴。
▲此文章圖文來源:金羊網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