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沒有不愛的薄殼迎來最肥美的季節(jié)!
“擔柑賣了存擔柑擔”,字面的意思是:一擔潮州蕉柑賣完了,剩下一副挑送蕉柑的工具(如扁擔、竹筐、竹籮、竹籃等)。這句話敘事簡單,卻很有條理性,畫面感很強,有鄉(xiāng)村生活氣息。
潮州蕉柑,個美汁甜,是潮汕的重要農(nóng)作物,也是潮人過年的必備之物。登門拜年,必帶蕉柑,并且是偶數(shù),寓意好事成雙,大吉大利。
在大面積承包,產(chǎn)業(yè)化種植之前,柑農(nóng)只是在自家分得的幾畝地種植蕉柑。果實漸漸成熟,柑農(nóng)會分批采摘,除了留作自家使用之外,大部分裝進竹筐,挑著擔,穿街過巷地叫賣。留守在家的主婦們,就會出門選購,一次買幾斤。孩子們看到家里金燦燦的柑橘漸漸多了起來,就知道新年快到了。
年關將近,柑橘的銷路越好,銷售一空也是常事。如果熟人詢問銷售情況,柑農(nóng)會風趣地說:“擔柑賣了存擔柑擔”。結尾“存擔柑擔”未免有平淡無奇之嫌(此等小事,還用說嗎?)但是仔細一讀,句中三個“擔”字有著從量詞到名詞的詞性轉換。句末“柑擔”與“敢 ”(說大話)同音,更是巧妙。面對一些自不量力、說話不算數(shù)、說大話者,旁人會以“擔柑賣了存擔柑擔”來評論他,從而延伸出損貶的意味。
這句話初讀起來感到繞口風趣,但風趣之下,有著一種黑色幽默的色彩,產(chǎn)生告誡作用??此坪唵蔚臄⑹拢瑓s一語道明了潮汕人所秉承的傳統(tǒng):重視實干,拒絕空談。
![]() |
![]() |
管理員
該內(nèi)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