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沒有不愛的薄殼迎來最肥美的季節!
鳳隱巖也叫棋盤巖,坐落在揭東縣云路鎮棋盤村后山腰,距揭東縣城8公里。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由梁秋水倡建;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由潮安人陳明智,吳明珍重修。
歷史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由揭陽人高世善再次重修;期間有近四十余年,因無人看管,禪房倒塌,古剎荒廢;1992年初春,由現揭陽經濟開發區溪南辦事處溪南村陳碧坤等人多方籌資重修鳳隱巖。
來歷
鳳隱巖坐北朝南,四周山巒環繞,林木蒼翠,怪石嶙峋。風隱巖殿堂建筑物古樸獨特,一塊天然巨石是主體建筑的屋定,形成天然的石廟宇,可以說是天工與人巧合為一體,巨石東側刻有1924年潮安縣少庵陳松所題的書“天趣”。巖前石欄是一個天然的放生池,駐足巖前,俯瞰山下,村莊盡收眼底;禪房的北側有一鳳泉(智慧泉),泉清水甘。從鳳泉轉到佛殿后,有一無底古洞,人稱“仙人洞”,因年久崩塌,用鋼管窗將洞口封住,洞的終端深不可測,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曾是地下黨開展革命活動的據點;2003年秋“仙人洞”曾生長出一枝奇特的靈芝,靈芝高約70至80厘米,呈褐色,光潔無塵。
鳳隱巖2001年1月29日由揭東縣人民政府批示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 |
![]() |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